spark 算子错误使用

cache

本例中,首先计算出一个baseRDD,然后对其进行cache,后续启动三个子任务基于cache进行后续计算。

对于5分钟小数据量,采用StorageLevel.MEMORY_ONLY,而对于大数据下我们直接采用了StorageLevel.DISK_ONLY。DISK_ONLY_2相较DISK_ONLY具有2备份,cache的稳定性更高,但同时开销更大,cache除了在executor本地进行存储外,还需走网络传输至其他节点。后续我们的优化,会保证executor的稳定性,故没有必要采用DISK_ONLY_2。实时上,如果优化的不好,我们发现executor也会大面积挂掉,这时候即便DISK_ONLY_2,也是然并卵,所以保证executor的稳定性才是保证cache稳定性的关键。

cache是lazy执行的,这点很容易犯错,例如:

1
2
3
4
5
6
7
8
9
10
val raw = sc.textFile(file)
val baseRDD = raw.map(...).filter(...)
baseRDD.cache()
val threadList = new Array(
new Thread(new SubTaskThead1(baseRDD)),
new Thread(new SubTaskThead2(baseRDD)),
new Thread(new SubTaskThead3(baseRDD))
)
threadList.map(_.start())
threadList.map(_.join())

这个例子在三个子线程开始并行执行的时候,baseRDD由于lazy执行,还没被cache,这时候三个线程会同时进行baseRDD的计算,cache的功能形同虚设。可以在baseRDD.cache()后增加baseRDD.count(),显式的触发cache,当然count()是一个action,本身会触发一个job。

再举一个错误的例子:

1
2
3
4
5
val raw = sc.textFile(file)
val pvLog = raw.filter(isPV(_))
val clLog = raw.filter(isCL(_))
val baseRDD = pvLog.union(clLog)
val baseRDD.count()

由于textFile()也是lazy执行的,故本例会进行两次相同的hdfs文件的读取,效率较差。解决办法,是对pvLog和clLog共同的父RDD进行cache。

Partition

一个stage由若干partition并行执行,partition数是一个很重要的优化点。

本例中,一天的日志由6000个小文件组成,加上后续复杂的统计操作,某个stage的parition数达到了100w。parition过多会有很多问题,比如所有task返回给driver的MapStatus都已经很大了,超过spark.driver.maxResultSize(默认1G),导致driver挂掉。虽然spark启动task的速度很快,但是每个task执行的计算量太少,有一半多的时间都在进行task序列化,造成了浪费,另外shuffle过程的网络消耗也会增加。

对于reduceByKey(),如果不加参数,生成的rdd与父rdd的parition数相同,否则与参数相同。还可以使用coalesce()和repartition()降低parition数。例如,本例中由于有6000个小文件,导致baseRDD有6000个parition,可以使用coalesce()降低parition数,这样parition数会减少,每个task会读取多个小文件。

1
2
3
val raw = sc.textFile(file).coalesce(300)
val baseRDD = raw.map(...).filter(...)
baseRDD.cache()

那么对于每个stage设置多大的partition数合适那?当然不同的程度的复杂度不同,这个数值需要不断进行调试,本例中经测试保证每个parition的输入数据量在1G以内即可,如果parition数过少,每个parition读入的数据量变大,会增加内存的压力。例如,我们的某一个stage的ShuffleRead达到了3T,我设置parition数为6000,平均每个parition读取500M数据。

1
2
val bigRDD = ...
bigRDD.coalesce(6000).reduceBy(...)

最后,一般我们的原始日志很大,但是计算结果很小,在saveAsTextFile前,可以减少结果rdd的parition数目,这样会计算hdfs上的结果文件数,降低小文件数会降低hdfs namenode的压力,也会减少最后我们收集结果文件的时间。

1
2
val resultRDD = ...
resultRDD.repartition(1).saveAsTextFile(output)

这里使用repartition()不使用coalesce(),是为了不降低resultRDD计算的并发量,通过再做一次shuffle将结果进行汇总。

repartition和coalesce的区别

1
2
repartition(numPartitions:Int):RDD[T]   
coalesce(numPartitions:Int,shuffle:Boolean=false):RDD[T]

他们两个都是RDD的分区进行重新划分,repartition只是coalesce接口中shuffle为true的简易实现,(假设RDD有N个分区,需要重新划分成M个分区)

1)、N<M。一般情况下N个分区有数据分布不均匀的状况,利用HashPartitioner函数将数据重新分区为M个,这时需要将shuffle设置为true。

2)如果N>M并且N和M相差不多,(假如N是1000,M是100)那么就可以将N个分区中的若干个分区合并成一个新的分区,最终合并为M个分区,这时可以将shuff设置为false,在shuffl为false的情况下,如果M>N时,coalesce为无效的,不进行shuffle过程,父RDD和子RDD之间是窄依赖关系。

3)如果N>M并且两者相差悬殊,这时如果将shuffle设置为false,父子RDD是窄依赖关系,他们同处在一个Stage中,就可能造成spark程序的并行度不够,从而影响性能,如果在M为1的时候,为了使coalesce之前的操作有更好的并行度,可以讲shuffle设置为true。

总之:如果shuff为false时,如果传入的参数大于现有的分区数目,RDD的分区数不变,也就是说不经过shuffle,是无法将RDDde分区数变多的。

http://www.cnblogs.com/jiangxiaoxian/p/9539760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