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oncurrentLinkedQueue

在JAVA多线程应用中,队列的使用率很高,多数生产者和消费者的首选数据结构就是队列(先进先出)。JAVA提供的线程安全队列分为阻塞队列和非阻塞队列,其中阻塞队列的典型例子就是BlockingQueue,而非阻塞队列的典型例子就是ConcurrentLinkedQueue,在实际应用中要根据实际需要来选取。

  使用阻塞算法的队列可以用一个锁(入队和出队用同一把锁)或两个锁(入队和出队用不同的锁)等方式来实现;非阻塞的实现方式则可以使用循环CAS的方式来实现

ConcurrentLinkedQueue是一个不限制大小的非阻塞队列,保存了当前链表的头指针head和尾指针tail。每个节点Node由节点元素item和指向下一个节点的引用next组成。节点之间通过next关联起来,从而组成一张链表结构的队列。链表中最后加入的节点称为尾节点。

1
2
3
4
private transient volatile Node<E> head = new Node<E>(null, null);

/** Pointer to last node on list **/
private transient volatile Node<E> tail = head;

1、头指针head不允许为空,数据内容永远是null。链表的第一个有效元素是最早入队的元素,即head.next。

2、尾指针tail并不一定指向尾指针,所以两者之间还是有区别的。

入队列

入队列就是将入队节点添加到队列的尾部

upload successful
通过快照观察,入队其实只是做了两件事情:
一是将入队节点设置成当前队尾节点的下一个节点。
二是更新tail节点,如果tail节点的next节点为null,则将入队节点设置成tail的next节点,如果tail节点的next节点不为空,则将入队节点设置为tail节点。
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
19
20
21
22
23
24
public boolean offer(E e) {
if (e == null) throw new NullPointerException();
     //入队前,创建入队节点
Node<E> n = new Node<E>(e, null);
//死循环,入队不成功则反复入队
for (;;) {
Node<E> t = tail;
//tail的next节点
Node<E> s = t.getNext();
if (t == tail) {
         //tail的next节点为空
if (s == null) {
            //表示t是尾节点,将t的next节点指向入队节点
if (t.casNext(s, n)) {
              更新tail节点,允许失败
casTail(t, n);
return true;
}
} else {
casTail(t, s);
}
}
}
}

从源码的角度来看:入队过程主要就是定位出尾节点,然后使用CAS算法将入队节点设置成尾节点的next节点,如不成功则重试。

设置tail节点所使用的CAS算法:

1
2
3
private boolean casTail(Node<E> cmp, Node<E> val) {
return tailUpdater.compareAndSet(this, cmp, val);
}